教学工作

精品课程

学院首页 > 教学工作 > 精品课程 > 正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家畜育种学》课程简介
发布日期:2012-04-05    点击:

(国家级精品课程)

动物科学专业是内蒙古农业大学创立时的奠基专业,在自治区高等教育中享有重要的地位,畜牧业是自治区的基础优势产业,对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需求很大。本课程是关于家畜育种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畜牧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在动物科学专业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本专业的重要主干课程,与现代生物科学理论技术及畜牧业生产的有关学科联系十分密切,体现了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特点。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于综合应用生物统计学、遗传学、繁殖学、计算机技术等学科的理论,研究家畜育种的理论和方法,实现对现有畜禽遗传资源的合理保存和利用,并加以不断地提高创造新的品种资源,为畜牧业生产服务。

内蒙古农牧学院是自治区最早成立的高等院校之一,早在五十年代末就是华北地区的重点。畜牧系是成立最早的两个系之一,家畜遗传繁育历来就是学院和畜牧系的重点学科,《家畜育种学》是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专业骨干基础课程。1953年学科创立之初,《家畜育种学》由刘震乙先生和税世荣先生任教,两位先生创建了遗传繁育学科,之后达布西副教授、道尔基教授先后加入,为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82年李金泉教授毕业于原内蒙古农牧学院畜牧专业,获得农学学士,并留校任教主讲《家畜育种学》,从事动物遗传育种专业的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工作。1996年任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副主任,并主持工作。1998年任学科主任至今,同年该学科被增列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1999年被评为自治区首批重点实验室,2000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其所在一级学科畜牧学被评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多年来,动物科学系动物遗传育种教研室一直十分重视《家畜育种学》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和培养。以刘震乙先生为代表的第一代《家畜育种学》教学队伍,为原内蒙古农学院的《家畜育种学》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李金泉教授为主的第二代《家畜育种学》教学队伍,使原内蒙古农学院的《家畜育种学》教学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多年的《家畜育种学》教学经验和课程建设,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家畜育种学》教学积累了一笔难得的财富。教材编写方面,本学科对教材的编写工作极为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1977年由我院畜牧系主持召开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恢复高考制度以来的第一次“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会议”翌年又主持召开了“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畜牧专业教材主编会议”。1980年本学科刘震乙教授还担任“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四专业教学计划修订会议”中畜牧专业组组长。1987年以来刘震乙教授先后主编了全国统编教材《家畜育种学》第一、第二版。本学科的蒙语教师达布西和道尔基教授将该教材翻译成了蒙文版。本学科的李金泉教授和张立岭教授参编了由中国农业大学张沅教授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家畜育种学》,2004年本学科组织承办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主持召开的全国《家畜育种学》教材和教学方法研讨会。会上张沅教授作了观摩教学演讲,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我校该课程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课程组由7人组成,博士4人,硕士2人(在读博士),本科1人;年龄结构:50岁以上3人,40岁以上1人, 30岁以上3人;师资配置情况:教授3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助教1人;教师与学生的比例20:1。主要承担本院及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专业、牧医师资专业本专科蒙、汉语授课班《家畜育种学》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也讲授《动物遗传学》、《养驼学》等课程。还为硕士研究生开设《数量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动物育种学专论》、《动物育种学各论》、《现代动物育种原理与方法》、《现代动物育种进展》、《生物信息学》和非动物科学专业的《畜牧学》、《遗传学》等多门课程。

《家畜育种学》,目前总学时54学时,其中讲授42学时,实验12学时。每年授课的人数大约150人。授课时间为动物科学专业本科三年级下学期(春季学期)。《家畜育种学》是畜牧学科的一门重要分支,课程内容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家畜育种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家畜的起源和驯化、选择原理与方法、个体遗传评定、杂交育种方法、杂种优势利用、品种和品系的培育等内容。近年来,《家畜育种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尤其是与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技术等有机结合,开拓了标记辅助选择、分子育种等新领域。《家畜育种学》课程反映了学科的综合和前沿,较好体现了学科的基础性、前沿性与时代性,为培养“厚基础、个性化、研究型”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和实践平台。

近年来我们在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强化教师职能。教师是课程建设的灵魂,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程组历来重视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思想素质的提高,特别是一些老教师更是以身作则,鼓励年轻人奋发努力,勇攀高峰,在老教师的带领下,每位主讲教师都十分注意自身休养,爱岗敬业,通过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多人次受到学校、教育厅和各级政府部门的表彰奖励。本教研组4名教师在中国农业大学等名校攻读博士学位或进修提高。本教研组有3名教师为全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分会理事,1名为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羊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2.开展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在课程发展的各个时期,课程负责人坚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重视教师的备课、试讲、实验讲解与操作,组织教师观摩、相互听课、评教,互相检查试卷,对教学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以确保教学质量。1997年由李金泉教授主持的“动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教改课题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年他参加的“畜牧学一级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改课题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该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3.不断充实和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课程组以该课程为龙头,组建了动物遗传繁育教研室和动物遗传繁育自治区重点实验室,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了该课程与相关课程的直接交流和合作研究。在教研室内进一步增强了开展教学研究的氛围,并充实完善了原有教学大纲,删除一些陈旧不适用的内容,充实了线性模型、最小二乘原理、BLPU育种值估计、遗传多样性保护、生物技术在家畜育种中的应用等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先进的育种理论和技术。并及时应用到教学中,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反映了最新科技成果,与相关学科相互补充、相互沟通、相互支持。

    4.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组教师除注重理论学习外,还参与各类畜牧生产和科研工作。本课程的成员主持、参与多项国家和自治区科研项目,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种理论联系实际,脚踏实地,刻苦钻研的精神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教学工作者,结出了丰硕成果。目前由李金泉、张立岭等教师承担的国家及自治区级的科研课题经费近500万元,经过科研推广和社会服务工作建立了内蒙古白绒山羊种羊场、巴彦淖尔肉羊培育基地、黑龙江建三江农垦集团绒山羊养殖基地、三河牛呼伦贝尔繁育中心等10余家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实习基地,建成了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养殖场校内实习基地,为解决学生的课程、生产和毕业实习提供了基地保障,对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和科学研究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教学改革和教研的实践活动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院校相比还有差距,有待于今后的努力。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网址 www.jiuge1919.com  传真: 0471-4309170  邮编:010018

Copyright 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bet356亚洲体育官网入口官网 - App Store 版权所有 蒙ICP备05000415号


bet356亚洲体育官网入口官网bet356亚洲体育官网入口官网
Baidu
sogou